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第3页

  们探寻的足迹,去体验他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索的乐趣吧。(自然过渡到下面内容的学习)

(二)回眸历史,启发探究

  本部分在教材中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以往常规的教学只是简单介绍科学家的实验及结果,为了能够体现新课标精神,突出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对本部分内容教学我是如此处理的,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光合作用反应式为辅线,将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置于科学探究过程这个主线中,使学生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部分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1. 思考18世纪中期之前,人们对光合作用存在怎样的认识?

  2.以时间顺序介绍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恩格尔曼、萨克斯、鲁宾、卡门、卡尔文等人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个系统的认识。但由于时间关系,其他人的实验只能简要进行介绍,重点探究普利斯特利、萨克斯、鲁宾、卡门三个经典而又重要的实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探究历程:

   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 蜡烛不熄灭。

   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老师质疑:(大屏幕)

①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②为什么有人认为植物也能使空气变浑浊?他们忽略了什么条件?

(2).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基础上还要通过对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分析,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方式:为什么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呢?(只有存在阳光时,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3).1785年,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4).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5).萨克斯的实验(课件呈现实验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自主讨论尝试分析科学探究过程)

老师质疑:(大屏幕)

①为什么要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

②为什么要让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③碘蒸气处理后,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不出现蓝色,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