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但是当时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普利斯特利仅仅联想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是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在起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讲述: 直到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实了普里斯特利
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获得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实验过程:扬·英根豪斯把带叶的枝条放到水里。这些叶在阳光下产生O2,在暗处并不产生O2。扬·英根豪斯认为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O2。
思考:将带叶枝条放到水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能说明什么?
1. 课件演示萨克斯研究过程: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让一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部分无颜色变化,曝光部分则呈深蓝色。
思考:(1)为什么对于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3)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总结: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是为了进行对照;碘遇淀粉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4.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课件:演示水绵的结构
讲解: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
2)课件:演示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实验。
思考: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在哪里?
(1)实验中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先选极细光束,用好氧细菌检测,作用是什么?
(3)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是什么?
5.课件:演示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
讲述: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 H2O和CO2,使它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 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分析。
结果: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效的氧全部是O2。
结论: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6.简介: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