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体: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实权,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不负实际政治责任。
(3)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也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4)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5)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三、发展--内阁制的形成
1、由来--从枢密院到内阁:
(1)枢密院:它原是英王的私人顾问机关,也是代表王权的最高行政机关。它是由国王的佃户总管、宫廷官员和国王选定的其他人组成的王国法院演变而来的。中世纪时,成为协助国王处理立法、司法和行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构。
(2)内阁: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用以指称内阁。枢密院遂失去实际权力。18世纪初,原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为内阁。从此,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形成--从内阁到责任内阁:
(1)起因:在汉诺威王朝时期,乔治一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因其对英国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并且不懂英语,这样就无法在内阁会议上同阁员们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因此,乔治一世不愿参加内阁会议,甚至把出席内阁会议当成了负担。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
(2)过程:
(3)含义:国家的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
(4)影响: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四、完善--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1265年,英国议会诞生,成为较早步入政治民主化的国家,被称为"议会之母",而议会改革是其中的中心环节。
2、原因: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的划分和议席的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以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1)旧选举制弊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