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月怀远》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月怀远》教学设计第3页

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5、"我"在思念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有含蓄、蕴藉的美感。)

(读懂诗歌,感悟诗人寄寓的情感,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问题探究:感受如何?"怜""露滋"有何意味?

明确: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有延绵不尽之意。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 。

1、"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明确: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明月何皎皎》)。

  2.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 "梦"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反复诵读诗歌,将学生引进情境,让学生迅速把握关键字,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诗歌的意蕴,不断获取新的阅读体验。)

  ......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七、八句写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 。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