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
(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价:
①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 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迷茫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