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07年高考政治上海卷)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烟等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用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1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1件衣服可换取2支香烟......。
(1)在这个故事中,香烟充当了什么角色?执行了哪些功能?
(2)为什么香烟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第一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C 本题以"长在瓶子里的苹果"这一产品考查对商品的含义的分析能力。"长在瓶子里的苹果"属于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故是商品。A、D属于从使用价值角度分析,不一定是商品,B说法不符合商品的定义标准。
2.C 题中的"声音"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A说法没有看到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B说法忽视了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转化为商品;D说法只看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一般物品都共有的属性。
3.D 审题时抓住"货币的本质",货币能够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是一般等价物。D项是正确的。
4.D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就可,即只要在商品的价格标签上注明价格数量就可以了,D项观点是正确的。A、B、C项观点不符合题意。
5.B 解答本题关键要记住货币流通规律,依据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10%)×(1+5%)÷货币流通速度,因为货币流通速度没有变化,经计算可知,结果是1.155,扣除去年的发行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比上年增加15.5%。
6.A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 10元现金发挥了媒介作用,故①符合题意。使用10元现金采用换取、借入等方式是易货交易和货币支付的经济行为,②③符合题意。货币借贷是支付利息的经济行为,非现金结算(即转帐结算)是通过支票、汇票、信用卡等方式进行的结算方式,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既没有支付利息,也非现金结算的经济行为,故排除④⑤。
7.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货币职能的理解。A、B、C、D项都是货币的职能,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题干中的的房价属于此职能。故选择A。
8.D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不能成功交换也就不是商品,题干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不能成功实现交换,不是商品。D项是正确的。
9。【答案】B
10。D
11. 【解析】第(1)问通货膨胀的含义主要指出与物价上涨、纸币的发行量的关系;第(2)问危害可以从实物量、人们的收入关系等去角度答题。
【答案】(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通货膨胀的危害: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等于实际收入减少;如果人们的收入没有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所以,央行行长会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
12. 【解析】第一问可依据材料信息,推断出香烟在纳粹集中营这个特殊的地域空间内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货币的角色,可以和其它的物品或劳务相交换,可以表现其他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执行了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第二问的设问可以转换为"在纳粹集中营,香烟与其他消费品相比有何优点?",找到了香烟的优点,也就找到了它在纳粹集中营具有特殊功能的原因。
【答案】(1)香烟在交换中充当了货币的角色。执行了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