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其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数:术数
B.塞之未必应天 应:符合
C.此损漕省卒 损:损失
D.更砥柱之限 更:经过
C [损:减省。]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河之决皆天事 久之,河东渠田废
B.而河决于瓠子 蚡言于上曰
C.民茭牧其中耳 其孰能讥之乎
D.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用事者争言水利
D [D项,均为"......的人"。A项,助词,的/助词,凑音节,无实义。B项,介词,在/介词,对。C项,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反问。]
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田蚡为了自己的封地,损人利己,破坏兴修水利的计划,并以天命、气数等来做借口,使得天子放弃了利国利民的工程。
B.郑当时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好黄河水灾,使得黄河水只能用来灌溉,变水害为水利。
C.在治理水患的态度上,田蚡和郑当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通,以槽,大便利。其后槽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分别突出了水之"害"、水之"利",从而证明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观点。
B [B项"只能"一词用错。治理好黄河水灾,一举多得,既可运输,又可灌溉。]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