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粽子》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粽子》教学设计第1页

44、粽子

安亭小学 沈丹薇

[教学设计]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任务单"去搜集关于粽子的图片资料,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整堂课的设计力在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粽子的图片引入课文学习,创设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后,适时教学生字"粽"。既要让学生读准"粽"的平舌音,又要引导学生记住它的字形。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完成填空:粽子特有的( )、( )和( )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 )的怀念。同时随机学习"惹"。这一小节是课文内容的概括,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巧妙地把课文中承上启下的一小节内容学完了。

  第二--四节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上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力求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先挑选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精读,通过圈圈划划来抓住每一部份的关键词句,并交流自己找的相关的图片资料。

  在"形状"一块中,抓住"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一句中"特别"一词,结合学生自己找到的不同形状的粽子图片训练说话:粽子的形状( ),好像( )。根据学生找的图片,再补充让学生看看其他不同形状的粽子,加深学生对"特别"的理解。

  在"颜色"这一节中抓住,让学生圈出其中六个不同的颜色,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比较图片,来体会粽子颜色的变化。根据学生找到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颜色的不同,并用上句式训练说话:粽子用( )的箬叶包裹着( )的糯米。剥开煮熟以后的粽子,只见( )的米团里嵌着( )的( )。

  在"滋味"这一环节中,在同桌反馈自学结果后,抓住"清香"一词,让学生来闻一闻箬叶的清香,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官来体验;抓住"甜而不腻"一词,让学生尝一尝粽子,品味不同口味的粽子有不同的味道,并用上句式训练说话:箬叶散发着( ),咬一口粽子,( )。

  在学习完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这三小节内容后,再穿插一个完整的说话练习,让学生介绍一张自己查找到的粽子的图片:粽子的形状真( ),既( ),又( )。粽子用( )的箬叶包裹着( )的糯米。剥开煮熟以后的粽子,只见( )的米团里嵌着( )的( )。箬叶散发着( ),咬一口粽子,( )。

  引读第五节后,学习第六节,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本节的四个生字,并运用IPAD进行生字学习的自测练习。

  最后,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另外一些习俗后。通过IPAD上的"节日习俗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要吃不同的食物,蕴含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