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都比你有人性!"鸟儿们这时便歪着脑袋思考:为什么这回没有饼干扔出来了呢?
那条拖煤车的老牛也该记得吧?每每黄昏,暮色微垂,它的影子总是像泥鳅一样嵌在巷子暖橙色的夕晖里,主人的汗滴被车轮溅起的一抹轻尘覆盖。它总是撇过头看一眼,又埋下头盯着巷子青灰古老的地。它相信,脚下的缝隙里除了群行的蚂蚁,还有昨天嘴里不小心掉落的、现已和着泥巴的料草。
椰子家的京巴会记得吧?在巷子特有的宁谧的夜里。它打败了对面那只穷凶极恶的"大土狼"以后,在椰子家门前的破橱柜底下,生了七只白白软软的金毛小崽。巷子里那股温醇带潮的风,应该蕴存着它对于"家"的全部信息。
女孩揉搓着朦胧的睡眼,站在被许许多多的手磨得光滑漆黑的门框边。她的脸蘸着点点暮色,那远处传来的猩红的尾灯光,多像爷爷的烟壶上明熄闪闪的烟火......
她仿佛看见,巷尾站着一个老人:他的脸有巷子的苍老,他的衣着有巷子的清贫,他的眼神带着巷子的温醇,他的烟壶里塞满了巷子的亲情......
(冯国伟摘自《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第8期)
上善若水--"俯瞰万象"之阅读
阅读前言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了原则要求,各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并体现出一定差异。全国考纲把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放在选考部分,而江苏考试说明则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考部分。全国考纲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没有分出孰轻孰重,而江苏考试说明则把散文、小说列为复习考试的重点。
从2008年各地高考命题的最终结果来看,现代文阅读板块文学类文本部分所选用的材料,19套高考试题中无一选用诗歌、戏剧文体,全都集中在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上,其中尤以散文见多,这一点与历年高考阅读材料的选材方向保持一致。散文的文本也基本上以中国现当代的散文作品为主,相比而言,外国作品则较少选用。就散文的内容来说,涉及的面较广,有写人记事的,如江西卷选用了萧乾的《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上海卷选用了《灯笼红》,山东卷选用了张炜的《歌德之勺》,安徽卷选用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状物写景的,如全国卷Ⅰ选用了寅公的《阳光古道苍凉美》,四川卷选用了张秀亚的《我爱水》,湖北卷选用了季羡林的《雾》,天津卷选用了学群的《敦煌》;有寓理抒情的,如重庆卷选用了迟子建的《时间怎样地行走》,福建卷选用了张绪佑的《吟风》,湖南卷选用了朱光潜的《谈静》。季羡林、朱光潜、钟敬文等名家的作品备受青睐,尤其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2008年竟有两套试卷选用了他的作品。
只有江苏、广东、宁夏、海南、浙江等少数省份选用了小说,它们分别是汪曾祺的《侯银匠》,[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美国]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俄]阿·马·高尔基的《乌米》,与前些年几乎清一色选用散文相比,小说已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并呈扩展趋势,这一点值得注意。
无论散文也好,小说也好,它们都是一些闪烁着美的意蕴,充满着人性光辉,包孕着文化内涵的精品,都有值得仔细揣摩玩味之处。研究所选用的文本,我们发现:①过于直白浅近或者过于艰深晦涩的文字难以进入命题者的视野,这是一条选文规则;②选用的文本侧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示人情的善与美,如亲情至爱、包容理解、真纯良善、审美感悟等,这成为选用文本在立意方面突出的衡文标准。
就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以江苏卷、广东卷为代表的题型,几道试题全部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综合程度较高;一类是以安徽卷为代表的题型,简答题加问答题,试题有难有易,并表现出明显的梯度;一类是以上海卷、北京卷、江西卷为代表的题型,有问答题、简答题,还有多项选择题,主、客观题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