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导入
【设计意图】虽为略读课文,但理应得以应有的重视。或许这篇文章的编选是作为一个引子,让学生阅读钱钟书更多的作品,领略大师的风范。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中国作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钱氏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三)文化随笔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
(四)问题探究(采取的主要方式:小组讨论,小组互评,教师补充)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参考: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篇幅短小,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2.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小题较第一小题更深入文本一步,实为赏析文本的写作特色,这是学生阅读和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也就是现在提倡的知识迁移。
3.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一些特点: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请结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