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等。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如双子叶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如蜗牛)的种群密度。
②基本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b.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多用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
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在计数时,样方内的个体要全部计数,在四条边上的个体只取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计数。
d.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
(3)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
②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③调查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志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④估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
⑤注意事项
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b.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过分醒目易被捕食。
c.标志物持续存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
d.数量变动:在研究期间,没有较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点拨 种群密度调查数据的偏差分析
(1)偏高:一般情况下,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比实际数值小的因素,都会导致最终的调查数据偏高,如被标记的个体不容易再次捕获、标志物脱落等。
(2)偏低:若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明显,第二次更容易被捕获,或者捕捉时只捕捉某种个体(如用大网眼渔具捕获大鱼)会导致调查数据偏低。
例1 (2018·江苏射阳二中高二检测)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下列选项中,灰点表示统计的个体,白点表示未统计的个体,其中取样的统计方法有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