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0:结合课前准备,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积极:思想解放、准备五四运动、宣传社会主义;消极:前期未结合群众斗争、形式主义偏向、绝对褒贬、资本主义范畴。)
问题11: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
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又激跃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教师给予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讨论。以评价新文化运动为例:
在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
对"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演示一段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引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用全面的历史视角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巨大的历史功绩,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全面的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教师应强调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