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参考译文: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它能日行千里而著称。

4.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鞭打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2. 文章首句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那么,你们说说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应该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自然界)存在着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但是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