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 选修3-4 波的干涉和衍射 第一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 选修3-4    波的干涉和衍射     第一课时 教案.第3页



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总结得出结论、进行论证。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然后请学生评论,答案是否正确。 【合作探究】

探究1: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观察实验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改变狭缝的宽度,观察水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

结论:

(2)保持狭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

结论:

总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说明: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探究2:波的叠加原理

  

  1.设问:把两块石子在不同的地方投入池塘的水中,就有两列波在水面上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约1分钟)

  2.观察实验:

  观看演示实验,思考:

  介质中常常有几列波同时传播,当两列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3.引导让学生叙述实验现象。(1分钟)

  4.计算机模拟绳波的传播。请同学叙述在它们的重叠区域里,质点的位移的发生了什么变化。(约1分钟)

  5.原理(约2分钟)

  6.画图分析

  7.讲解三种典型情况:峰-峰叠加、峰-谷叠加、谷-谷叠加。(约3分钟)

  8.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总结

  

  9.总结:(约1分钟)

探究3:波的干涉

  

  1.实验:背投式发波水槽演示水波的干涉(约1分钟)

计算机模拟:请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约2分钟)

  2.设问:为什么在两列波相遇后,会出现有些质点振动振幅很大,有些却很小,甚至为零?

  3.引导学生讨论课本图12.4-4分析M,N这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约6分钟)

  (设问: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是交替出现还是固定不变?)

  4.分析,归纳,总结.(约2分钟)

  5.让学生看课本得出波的干涉的定义.(约1分钟)

讨论:波的干涉的条件(约5分钟)

  1.设问:波的干涉的形成是否还需要条件呢?

  2.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12.4-5--波源S1和S2所激发的波的干涉情况。

  3.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回答自己得出的结论。

  

  4.总结:

 

一、 教学小结(约3分钟)

体现本节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

二、 反馈练习及评讲(约5分钟)

三、 作业布置(约1分钟)

采用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问题中激发兴趣,在问题的争论中辨清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培养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