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政治】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2页

  辨析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一方面,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不变的;但是另一方面,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一成不变"是错误的,是对其"相对稳定性"的片面理解。

  

  警示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具有两重性。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1.(P39)

  (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提示 (1)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②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地域性等特点。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信",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诚实守信",构建诚信社会。

  2.(P40)

  (1)你知道上述习俗的由来和演变吗?

  (2)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①一般认为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其开端,大约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日;元宵节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为一固定的节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②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