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下科学《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

2、 平面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展示一面镜子

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到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镜子为什么能照出人影的知识。

板书:平面镜 同学回答 从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作为突破口,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7分钟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活动一

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察到了什么?

结果:

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

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记下玻璃纸的位置。用橡皮泥做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什么?

2、 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它以改变它的位置,

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向玻璃板里面看去,这时橡皮泥和玻璃板前面那块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前面橡皮泥的像的位置。记下橡皮泥的位置。移开玻璃板后的那块橡皮泥,用一张白纸作屏幕放在玻璃板后已移去橡皮泥的位置,用眼睛从玻璃板后直接观察白纸,看移看白纸上能否出现玻璃板前的橡皮泥。白纸上橡皮泥,改变它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分别记下此时的橡皮泥的位置。

实验结论: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像和物体对镜面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平面镜成像规律可归纳为八字秘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你能说说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

归纳:平面镜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

1、可以成像。

2、可以改变光路。

阅读书本71页,完成下表

对光线的作用 作用 应用 凸面镜 发散作用 扩大视野 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 会聚作用 聚光 太阳灶,手电筒的反

光装置

学生照做。

学生回答:橡皮泥的影子

学生两人一小组讨论,并叫几个学生回答:潜望镜、照镜子等

学生阅读并完成 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结合,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易错点,并加深印象。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巩固知识。

26-28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