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导
问
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并获得了发展,但到秦朝时期,"焚书坑儒"使儒学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知道汉代,儒学的地位才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汉代儒学》。
学做思一、董仲舒的
新儒学
从"无为"到"有为"(西汉初年,社会混乱,民生凋敝,所以统治者采取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汉武帝即位时,社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寇边,边境难安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思考:怎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答:制定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思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得让百姓信服你、认同你,怎么做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而汉武帝时期就是通过汉代儒学来实现的。
材料二: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董仲舒也不例外,正是由于之前的苦练内功,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他才成功地抓住了机会。
1、 罢黜百家的原因
(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王国问题边境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因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时代选择了儒学,儒学适应了时代。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六: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总的来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儒学主张都是为了要加强中央集权。
3、新儒学的特点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解释:这个时候的"儒术"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还包含了道家和法家思想,是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一个融合,这体现了汉武帝时期新儒学有什么特点?
特点:儒表法里
4、儒学的不同遭遇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材料: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思考:汉武帝是怎样尊儒的?
学做思二、如何尊儒
1、太学和察举制
学习内容: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思考:这里的太学和察举制有没有什么联系?
答:从结果来看,产生的这些人才最后都是做官的;从内容来看,太学学习的是四书五经,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而察举制是什么?汉代的选官制度,选官的核心标准是孝廉,这也是反映的儒家思想。所以,在汉代,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官标准,而这也正是儒学的一种传播途径,教育和选官紧密联系,通过选官标准来促使人们要想进入仕途,就必须要学儒家思想,当然,最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便于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