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日知录》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日知录》教案第2页

  如潘耒写道:"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 他是个给他的当代以及后代留下了多方面深刻影响的人,他的书也是如此,不仅是为了当代,而且为了千秋万代的利益。

3、《日知录》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

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恰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在孔子看来,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诵读诗经,却不会处理政务,不会开展外交活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想,始于二程(程颢程颐),他们发挥了孔子的论述, 主张 "穷经,将以致用"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又称经世致用之学。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这些学者有感于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到徒讲义里的书生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因而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的离经叛道。

三、研读课文

诵读课文:分组朗读竞赛:

(四)感悟课文:

1、《文须有益于天下》

在这段文字里,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文人, 他讲"天下",讲"将来", 不为剥削阶层立论,而为天下后世立论。他说而阐明为政理论的文章,记录记录为政事迹的报导,反映民间不得上达的隐情的资料,以及引导人 向上、而不是引导人堕落的文章,都是不可断绝的

而 "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资料,抄袭别人的观点,和阿谀奉承的文章,这四类文章于人无益,于己有害。这种文章,越少越好。

① 简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

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

② 文章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列举无益之文弊端。

有益之文: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

无益之文:"怪力乱神"之事; 无稽之言;

剿袭之说; 谀佞之文

乱,指悖乱之事,如臣弑君、子弑父之类;神,指鬼神之事。 顾炎武首先把写"怪、力、乱、神"之事的文章斥为"无益",表明了他正统的儒家思想。

"剿袭" 之事。他鄙弃抄袭古书,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当今的人写书,就像当今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岂不两失?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现在,人们仍然常常用顾炎武"采铜于山"的比喻,说明历史研究要重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