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②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是作为预测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的决定因素。
⑤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⑥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⑦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比较"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 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含 义 指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最大容纳量上下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为1/2K时,增长速率达最大值。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λ 保持不变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种群增长速率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到一定密度再下降 K值(环境容纳量)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曲 线 四、种间关系的比较
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 捕食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竞争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有三,①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②A取代B;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蛔虫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