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要点一 苏联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史料探究]

  史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 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 710万公顷。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问题1:根据史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学生试答: 

  提示:史料一表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农业方面,但他的农业改革违背自然规律,且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推行。

  史料二: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所增强。......他尤其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这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 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

  问题2:根据史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

  学生试答: 

  提示:史料二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但庞大的军费开支加重了苏联的财政负担,使苏联不堪重负。

  史料三: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问题3:根据上述史料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