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5 第5章 第3、4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 学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5 第5章 第3、4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 学案第2页

  3.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发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4.不确定性关系

  (1)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测量。

  (2)关系式ΔxΔp≥中,Δx为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p为动量的不确定范围,h为普朗克常量。

  5.电子云

  用点的疏密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某一空间范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密集,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稀疏。电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

  6.对粒子的认识过程

  (1)"基本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曾认为它们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后来又认识到"基本粒子"的复杂内部结构。

  (2)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K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发现的超子等。

  (3)粒子的分类:已发现的粒子分为媒介子、轻子和强子三类。

  (4)影响"粒子"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7.夸克模型

  (1)夸克: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分类: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的2/3或1/3。

  8.恒星的演化

  (1)恒星的形成:大爆炸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星云团,进一步凝聚开始发光形成恒星。

  (2)恒星的归宿:聚变反应层级递进地在恒星内发生,直到各种热核反应不再发生,恒星的中心密度达到极大,在强大的引力下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3)恒星的演化过程:原恒星→主序星(现在太阳正处于此阶段)→红巨星或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