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2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2第2页

庠、序:古代的学校 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 检:约束;

涂:通"途",道路; 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 岁

2.同读课文,翻译课文6、7段,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4、"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兵,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会来"送死"呢?

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