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
吾其还也(副词,还是。表示委婉的商量)
第二课时
六、解疑合探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从课文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何许人也?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哪个国家?秦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重点)?这场战争的结果怎样(兵不血刃)?
围绕以上问题,小组谈论
㈠ 1。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重点)?(寻找关键句,疏通情节)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示弱,以退为进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亡郑危秦(若亡郑而......)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存郑益秦(若舍郑以为......)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2. 这场战争的结果怎样(兵不血刃)?
秦国: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晋国: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③吾其还也。亦去之。
㈡人物形象-----烛之武是怎样一个形象?
要求学生从课本筛选信息,思考、讨论、归纳、发言。之后,教师点拨:
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
③(烛之武)许之。
④(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
教师明确: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爱国志士。----爱国
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勇
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智
七、拓展探究
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
① 秦郑并无直接矛盾------为分化瓦解秦晋联盟提供了可能
② 秦晋两军异地驻扎 -----为分化瓦解秦晋联盟提供了客观条件【伏笔】
③ 烛之武爱国之心
④ 洞察秦伯心理
⑤ 伯乐佚之狐的慧眼识英雄
⑥ 郑伯的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八、1.齐读课文一遍,并尝试背诵3---4段
2.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的下列单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