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弟弟又远在他乡,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
【整体感知】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之情。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起舞"人间"、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
【文本深读】
1.《水调歌头》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写望月之景。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作者想超脱于尘俗世界,有"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于现实,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更温暖亲切。
下片写怀人抒情。悲欢离合是人生憾事之一,此时苏轼兄弟已有七年不见了!感伤之余,他也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的祝愿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一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处不胜寒"还表达出了作者禁不起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怕回去难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在人间也不错,还可以自由些,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就化解了他的苦闷、惆怅之情,于是他翩翩起舞。
3.《水调歌头》是怎样围绕"月"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