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
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来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 改 一、新课导入 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 、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 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 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本节课就共同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12,(视屏展示)小麦田示意图,从中找出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
将学生说出的因素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划分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从而归纳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生态 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空气等。
因素 生物因素:蚜虫、杂草、蝗虫、老鼠等其他生物。
举例:池塘里的鲤鱼,讨论影响鱼生活的生态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反应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片,请学生观察:
1.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2.雄狮互斗。
3.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4.七星瓢虫吃蚜虫。
5.蛔虫与人。 6.寄居蟹与海葵。
从图中观察并归纳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合作、斗争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4-15的探究内容,小组讨论,找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完成课本P15的讨论题。
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探究主题"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如"光对鼠妇有影响吗?"、"光对黄粉虫有影响吗"、"温度对金鱼有影响吗?"
2)、 作出假设: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光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强调假设的不确定性。
3)、 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中之重,第一,确定变量,即探究哪个条件,就把哪个条件作为变量。如"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条件是"光",则"光"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举例练习:"水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这两个实验中,变量分别是什么?第二,对照实验的设计:确定变量后,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必须满足实验的条件),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一组实验有光,另一组设计成阴暗。
举例练习:确 定"水"、"光""温度"为变量后,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师生共同完成课本P15讨论题,总结科学探究实验原则:
1. 单一变量原则;2.对照试验原则;3.重复实验原则。
4)实施计划:步骤:(1)放湿土(均匀)(2)放鼠妇(同时)(3)盖玻璃板 (4)观察
提示: 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学生讨论:
1):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呢?
如果实验时数量过少,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条鼠妇可以减少误差,反映真实情况。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一次实验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求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还有什么?
空气: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土壤性质:在某些特定的土壤(如盐碱地)中,只能生长特定的植物。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观察下列这些生物,想想它们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它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视屏展示)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仙人掌 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竹节虫(拟态)蚱蜢(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
讲述: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但不是绝对的。
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的?
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人类排放废气废水,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
小结: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