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毕竟是空幻的,而无情的事实却是:"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云外山河",见《酉阳杂俎》:"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亦即"故国山河,影在月中者,尚完整无缺也"(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桂花影",指圆月。《初学记》卷一引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之已成形,桂树后生。"联系上句"窥户端正"意谓:待明月团圆时,那时还会留着山河的旧影,而月下的山河却已非原貌了!
这首词扣定新月,辗围腾挪,把国势已临绝境的幽怀,纡徐而含蕴地表达出来。自然界的柳、花、暝色,似都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就是那在月下企求美好的"深深拜"的人,从"便有"也可窥见她对于"团圆意"并无把握。而"画眉"带恨,银钩、宝帘处在"秋冷"的氛围中,再再透视出愿望无法战胜现实的矛盾;从而使人深切感受到词人百折千回无可奈何的衷情。"千古"句陡转,淤积胸中的感情潮水,喷涌崩泄:玉斧"谩磨",金镜"难补";池苑虽在,无人"重赋";"窥户端正",不过是想望;即使旧影重圆,也远在梵天!词本赋物,却将人的故国之思一并融入,而且圆美流转,愈转愈深,何曾道破"题字"(沈义父:"咏物词最忌说破题字")!是颇有特色的一篇作品。
5、 主旨:
王沂孙生当宋末元初,作品多以咏物词来寄托家国之慨,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以"难补金镜"感叹国土破碎,以盼望月圆寄托了重整河山之望。
6、具体分析此词反复缠绵,深微婉约的抒情特点。
本篇以"渐"字领起,三句写新月,还足题面。新月虽新,但已有团圆之端倪。"画眉未稳",承新月而实写,"素娥"、"离恨"则渐关合人间离恨,接着又藏而推开此意,仍就"新月"以"银钩"、"宝帘"赋之。下片明显转出托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太液虽在,清景谁赋?隐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照,可见哀感低回。"故山夜永",回到自身,虽月圆可待,但国圭沦丧,老尽桂影,真使人感恨无穷。全篇反复缠绵,深微婉约。
上片开篇以"渐"字领出初升新月。"便有"五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新月虽然微弱,但毕竟是满月的一部分而且将来必然会成为满月。暗示国势衰弱,复国一事,虽有希望,但无人促其实现。二是这新月宛如未画完的成的眉,远远望去似有嫦娥背井离乡的愁怨。这里隐喻国破家亡之恨。下片转出寄托之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休问"是无可奈何之词因问无益,不如不问。"太液池"三句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比,可见哀感低回。"何人"又将锋头一转,指向当朝者。"故山夜永"至篇末,从人间着笔,反映人民盼望复国的强烈愿望。
7、说明词中使事用典的含义和特点。
此词通篇运用暗示象征手法。以"新月"象征国土大部分沦丧,金瓯破碎,难得重圆,借咏新月寓托故国沦亡的伤痛。由月之圆缺联想到人之悲欢离合,再由人之悲欢离合进一步衍伸到国家兴亡。化用前人诗词成句的有:"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太液池"两句,出陈师道《后山诗话》,"端正"出唐韩愈诗。
四、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