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郭必勇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5页。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数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的,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这又是学好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后,能轻松地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找因数时,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这一安排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找质数也用了-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一揭示指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后一节安排了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
二、 学生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是没有零头的数,如500,30等,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探索中有能力揭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概括特征时,语言还需要教师指导;对因数这个名词,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以及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有利于找质数的学习,找质数比较抽象,在教学时要注重找出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三、设计理念。
课前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数的回忆,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归纳;此外,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表面到实质发现;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四、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
A. 教师要熟读教材,理清本单元知识层次和意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B. 准备每节课的教具,安排学生准备学具,提前布置预习及学生课前该完成的任务,设计问题导学单和问题训练拓展单。
学的要求:
A. 积极认真对本单元进行结构化预习,会发现问题,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上课必需的学具,完成导学单、训练单;
B.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分工角色职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为别人提供服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自然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六、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