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联想类”阅读写作专题指导2
高考“联想类”阅读写作专题指导2第1页

 高考"联想类"阅读写作专题2

张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思接千载"之写作

写作前言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要求"内容充实","发展等级"在"丰富"中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内容充实"是对作文的基本要求,即所谓"言之有物"。"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议论文写作要求广征博引,纵横开阖,如果能够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就可以得到发展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则主要是针对记叙文而言,记叙文要叙事写人、描写景物: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曲折有致,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写人要能够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景物描写能够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创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都能以佳景真情取胜。

考场议论文在材料运用方面的弊病之一就是"论据单一、内容空洞化"。议论文的论据可以是事实,可以是道理,可以引用名言警语,可以列举数字,可以是社会、自然科学理论,也可以是权威人士的言论,只有拿出足够的论据来,才能让读者口服心服,但不少学生只知道运用事实论据,有的通篇只是罗列几个"老得掉了牙"的事例,有的堆砌几个缺乏典型性的生活现象,让人读来毫无新鲜感,也就缺乏说服力。如,有考生在论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有的人在追求中作出了伟大的奉献"这一论点时,主要选择了雷锋和董存瑞两人的具体材料来论证,虽然符合题意,也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但只有事例论据,并且材料陈旧不堪,因而让人读来毫无新鲜之感。

论据应做到真实、典型、充分,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具体可靠令人可信的,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只有所选材料是必要且足够的,才能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有的考生泛泛而谈,硬凑字数,让人读来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干脆开篇提出论点后,简要议论几句便草草煞尾,字数不足。因此,议论文写作中如果缺少必要的论据材料,停留于空洞的"说理",或选材不严,牵强附会,胡拼乱凑,敷衍充数,都不能很好地论证观点,也就很难使人信服。

考场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失误之一就是"意境浅显",具体表现为:一是表达方式单一。记叙文写作要避免"意境浅显",做到"意境深远",就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如描写具体逼真,叙事曲折有致,象征贴切有意蕴,这样才能使写作的对象和抒发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二是语言枯燥无味。"意境"就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要做到意境深远,就要注意情景交融,含意幽远,这就要求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蕴含哲理情趣,真正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事实上,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不少考生一看到作文题目,首先会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这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思接千里,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其实,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要张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找到恰当的联系点,打开记忆的闸门,让丰富甚至独特的题材呈现在自己眼前,让自己的描写或记叙情景交融、含意幽远。

佳作共赏

远近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