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抽象符号的理解,尤其是对的意义的理解
一、 学情分析与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然而,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学生对于动态与静态的认识尚为薄弱,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初中生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函数,虽然这样较为直观,但并未完全揭示出函数概念的本质。对于某些函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就不好解释,显得牵强,但如果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但由于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往往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基于此,我根据数学概念教学的APOS理论及建构主义学说,以学生对函数的原有认知水平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从操作(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模型(Scheme)四个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函数概念进行不断的再认识, 从而逐渐理解函数的本质。
以生活实例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并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铺垫,诱发学生观察、思考、计算,从而理解问题的本质,归纳总结出结论。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数学史导入
师:想必大家对函数都不陌生吧!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函数的相关内容,那你们对函数又有多少了解?函数又是怎么一步步地发展到今天的呢?首先让我们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追随数学家们的足迹,简单了解函数的发展史。1673年,"函数"一词被首次使用;1718年,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定义:凡是变量和常量构成的式子都叫做函数;1755年,欧拉则认为函数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某种依赖关系;这已经非常接近于我们所熟悉的函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