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三)、移风易俗
1、礼仪:
(1)传统: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2)晚清:中西礼仪争执;改进:握手寒暄、鞠躬免冠。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3)民国:民主共和精神、平等、自由精神。(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 "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的农历,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2、生活习俗:
(1)婚姻(变化主要在知识层和官宦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六礼旧俗→新式婚礼("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丧葬:厚葬→文明、卫生、简洁
近代以来生活和习俗演变的特点(练习上)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再推行至内地和市镇。
(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主义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但反缠足运动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广有关;上层人士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社会风俗没有多大改变的原因:
(1)政治:近代政治运动很少波及到农村,对农村影响较小;(始于毛时代)
(2)经济:农村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很少受到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影响;
(3)文化:农村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较少。
【重难突破】
1.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影响人民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外来文化的传播,有本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人民的追求等各种因素。
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②维新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民众文化思想水平的提高。
影响现代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发展水平有限;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对外开放;③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演进。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联系的加强,逐渐又跟上了国际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哪些?(练习上)
(1)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延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普遍发生。
(2)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政治地位。
(3)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
(4)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婚姻法》、统购统销政策、"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
(5)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的生活用品更加丰富,而且直接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启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世界接轨,努力发展国际间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七、课堂小结:提问: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三)、移风易俗
1、礼仪:
2、生活习俗:
(1)婚姻
(2)丧葬: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