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铁生锈 踏雪留痕 水中映月等现象。)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生命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片:1.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2. 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实物,把它吸入体内3.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卷起)
无机物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有机物,出现了生物反应形式。在植物和低级动物身上,这种反应叫刺激感应性。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级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片:1.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2.响尾蛇的两眼已经退化,可是它却能在夜间捕食,因为他的眼睛和鼻子之间有一块皮肤,能感受红外线辐射3.猩猩会模仿人的动作4.猎狗会协助猎人拦截猎物等)
随着低级生物向较高级动物的发展,产生了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并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级的反应能力,就是动物的感觉。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高等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但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协同合作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就产生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曾报告说,有一个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惨无人道地关在楼顶的一间房里,不让她见人,不让她接触社会,每天只给她送一些食物和水。当人们发现安娜时,她已经6岁了,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