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技术)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 学习外国长处,抵抗外国侵略。 设译馆,译西书(《各国律例》、《四洲志》) 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不愧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魏源也堪称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以他和林则徐们为先导,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洋务派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冯
桂
芬
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自强求富。 开展了洋务运动。 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顽固派
倭仁等 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反对洋务运动 抱残守缺,愚昧误国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早期 王韬、
郑观应 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加入洋务大员的幕府,为洋务事业谋划奔走,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后期 康有为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 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他们开展的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 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