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为什么?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出示"对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5.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四、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