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推行了玉米运动;在工业方面,扩大了地方权力。
(2)政治领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师:显示资料: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不仅如此,由于耕作粗放,垦荒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根据资料回答:赫鲁晓夫垦荒运动的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生: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结果并没有提高粮食产量,反而引起环境恶化。原因是垦荒运动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方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新垦区发生严重风蚀和沙暴。
师: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没有深入持续下去,在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后,国家又开始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指标,推行高征购政策,使农民的负担再度加重,到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农业又陷入了困难境地。赫鲁晓夫还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成效如何?
生:他还从工业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工业体制改革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但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师: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师:向学生介绍勃列日涅夫的有关情况,说明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执行型人才,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更不是思想家和战略家。
显示资料:苏联工业利润总额从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