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可据所列条目提问,下同)
A、"季氏将伐颛臾"指本章属议事体,开篇便说事。一句带过。"伐",有旗鼓之谓。旗鼓有罪,而圫臾无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评论。
B、"见"(XIAN)指引见。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指"有事",暗寓"伐"字。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
D、"求,无乃尔是过与"指冉有为季氏聚敛,尤用事。"尔是过"即"过尔"。全句译为"这恐怕要责怪你吧",课本注释误。
E、"以为东蒙主"指言圫臾乃先王封国,故不可伐。"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主,死人或神的牌位,引申为主祭人。蒙山在鲁之东,故曰东蒙。
F、"在邦域之中"指言不必伐。鲁封地七百里,颛臾在其中。
G、"社稷之臣"指言非季氏所当伐。"社稷"指公室即鲁国。
H、"何以伐为"指照应本段起句。"为"语助词,无义。"何以"即"以何"。
教师领诵一遍后,学生练习背诵;再领诵,然后检查背诵。
诵读第二段:
注疏:
A、"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指冉有因孔子责备他,所以归咎于季氏。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指因冉有逃避责任,所以孔子引周任的话来教导他。意思是能制止季孙氏就要制止,不能制止就应该离开他。这说的是一般原则。
C、"危而不持"三句指再结合冉有的失职谈辅助者的责任。这是以瞽者之相为喻。当时季孙氏没有看到内部的严重危机而想伐颛臾,也正处在"危"和"颠"的边缘上,跟瞽者相差不多。这是对冉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