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第1页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五: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建国以后,我国的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纵向线索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

  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的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

  这时期民族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央政权同越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秦朝统一越族,开灵渠,设三郡,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汉武帝时,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主要体现在两汉与西域的关系上。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贸易和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北方边境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央政权与匈奴之间。秦统一后,曾派兵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三次大战,重创匈奴。"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东汉初年,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其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对外关系特征: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开始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并突破了东亚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关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