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大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意境缥缈,情思绵长、婉转,辞藻华丽,声调和美,回肠荡气。其诗大量运用隐晦的手法,主旨委婉含蓄,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李商隐的无题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穿。有的描写爱情相思,有的抒发身世感慨,有的寄寓政治含意,有的写朋友交往,有的写与歌伎来往。内容复杂,难以表达,诗中的意思不好明说,故而用"无题"。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是爱情诗最能够代表他深情缅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2.古代诗歌中常用典故拾零
用典,就是借古事古语说今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古代诗歌中用典,能产生典雅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意蕴。在《锦瑟》《马嵬(其二)》中,诗人使用了很多典故。有了这些典故,诗歌也就更加含蓄蕴藉。但同时,典故的"密码性"也会给我们的阅读鉴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只有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一些了解,才能透过典故的本意理解用典后诗歌所表达的新含意。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其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青鸾: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如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又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市南面,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常被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在后面,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鸡黍"就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于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如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比翼鸟:又名鹣鹣,传说此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采薇:周武王伐商,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如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被用来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