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来源:学,科,网]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2、思考: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三、众说纷纭评故事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 "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