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案第2页

  我们从这两处语言中能读出一个怎样的钱学森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

  2、品读第一处语言: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并把这些词语划出来。

  (2)指名说感受。

  预设:

  ①"我是中国人。"可以看出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②"一切、都是、多做"可以看出钱学森在国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祖国。

  (3)指导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4)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来。(指名说),这些待遇怎么样?(太让人羡慕了。)

  可是,他却说----指名读。

  (5)有这么让人羡慕的生活,钱学森为什么还这样说呢?读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

  教师激情渲染,再读钱学森的语言。

  (6)此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钱学森?(生说,教师板书。)

  (7)小结: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不仅读懂了钱学森的这段话,还读出了钱学森的内心世界。

  3、品读第二处语言:

  (1)出示第二段话,用上刚才的读书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标出来读一读,把课文联系起来再读一读,好好地品读钱学森的这段话,看你又有什么感受,在旁边写下来。(生自学,教师巡视。)

  (2)指名交流,教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①当时我们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学生交流资料。

  ②教师出示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图片,学生对比。

  ③国外条件这么优越,国内情景如此渺茫,可钱学森却还是说-----指名读。

  ④祖国需要建设,需要创造,仅仅靠钱学森就够了吗?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教师激情渲染,回读钱学森的语言。

  (3)读到这,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钱学森?(学生说,教师补充。)

(4)小结:言为心声,成功的语言描写不仅能鲜明地展现人物性格,而且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