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第2页

  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师】请问:哪一个人填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苏轼的填得最好。一"扶"字写活了柳的柔美。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哪些要补充的?

  【生】失字也用得好,但我不知道好在哪里?

  【师】想一想......如果月光是白色的,梅花是红色的,用失字好不好?如果月光和梅花都是白色的......

  【生】失字准确地描绘出了月色与梅花的交融。

  【师】恩,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师】这是苏轼和好友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以后每次上课之前,老师都会和大家一起学习苏轼的趣闻轶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苏轼应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的和做。这首诗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二、写作背景:

【师投影,并讲解】

写作背景:

  1.嘉佑元年(1056),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离蜀进京赴考。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县中寺庙内借宿,并在主持奉闲和尚室内的壁上题诗。

  2.仁宗嘉佑二年(一0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母亲病故。引发人生无常,生死之思。

  3.仁宗嘉佑六年(一0六一),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陕西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苏洵、苏辙父子则在京城为官,子由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郑州地方,兄弟二人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随后回京,在此后三年之内,东坡在外,子由一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

  (1)这时是苏东坡生平第一次独自生活,只与娇妻稚子在一起。颇有怀念旧时,思念亲情之感。

  (2)如今他已然尝到做官生活的味道,但并不如他梦想的那么美妙。远离开京都的骚扰杂乱,在外县充任判官,副署公文,审问案件,颇使他感觉厌烦无味。有时难免感觉寂寞。但也有时举杯在手,月影婆娑,又感觉欣喜振奋。官场文化与自由率真的个性之间开始产生矛盾,这使苏轼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4. 苏轼与苏辙在郑州分手后,再次路过渑池。苏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这首诗即为诗人所和作。(后记:此环节实在机械化、程式化,虽文本阅读讲求"知人论世",但应融合在整体的课堂中,水到渠成地使背景,从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