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如《说村落》,全文由6个自然段构成,我们可采用"提要钩玄、眉批要点"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第1段作者借"村落、村庄、乡村"的区别,引出文章的核心话题"村落";第2段邂逅北方的村落;第3段写南方的村落;第4段阐释村落的意义、精神;第5段写自己在小说中虽然描写村落,但已经不能准确把握"村落"的含义;第6段写当下社会,人们已经遗忘了村落精神。
在"宏观把握"中我们提取六个自然段的要点,会发现,第2段、第3段说的是同一方面的问题,第5段、第6段由己及人,阐发的是同一个道理。这样,我们不妨"合并同类项",就能弄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作者按照"引题--事例--拓展--反思"的逻辑顺序行文,每个部分的内容是:(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我们再看文后的题目:"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是上面分析到的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要点。
可见,初读文章时的"宏观把握",有利于提高答题准确率,有时分析结构和思路的过程就是解答具体题目的过程。
三、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评价与拓展
评价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较高要求,它综合阅读能力中的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于一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新。在考纲中,具体陈述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已有的东西"进行主观性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原来固有的,而是阅读欣赏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而现代文阅读的其他要求则是对文章"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应该客观,因此"评价"已突破了单是文字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入了阅读能力最高层次的要求。它比其他能力更加要求阅读者的个体参与,更加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在这里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天地。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形式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上也反映得比较明显,那就是出现了"延伸拓展"类题目。或启示,或感悟,或建议,或延伸,这类试题具有开放性,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很常见,但在高考中却属于"新生事物"。这类试题思维含量大,答案灵活,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提倡多角度地、开放性地思考问题,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可以大胆预测,此类题目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向。
如《说村落》中的最后一题:"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第一问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作归纳,答案要点包括"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第二问属开放性问题,应该作辩证分析,不能偏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立足文本,二要发散思维。题目类型不同,答题的具体方法也不同。如回答"从文章中,你获得什么启示"的问题,就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紧紧围绕主旨答题;回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作者情感、观点的看法"要注意观点、态度要鲜明,不要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