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朗读,思考: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
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三)、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1、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2、"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四)、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1、描绘两幅画面的内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
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
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五)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1、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
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 ,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