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浴乎沂--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4、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和性格。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一、学生讨论: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二、学生发言,教师明确:(评)
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三、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明确。(评)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
1、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 (或 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实事求是(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