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共两课时)第2页

(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出时代的久远。

  b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