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表达"药物浓度逐渐升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前面的转折连词"然而"和后面的"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推断,此处应填写表达"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答案:(示例)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
思 郁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1997年出版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以下简称《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通过采访那些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的幸存者、清理人、已逝者的家人,还有那些参与到救援事故中不同职业的人群的声音辑录而成。
我们会注意到受访者说话的时候,只有一个声音,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声音始终没有出现。她隐居在了幕后,成了一个纯粹的记录者和倾听者。正是这种看似客观的记录者身份让她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文学是一种创作,而且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和虚构能力的写作。如果作家只是记录倾听到的声音,是否可以借用巴特的那个术语来说,作者已死?要知道,阿列克谢耶维奇从第一本书《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开始,就有意识地采用了这种口述记录、整理成篇的方式写作。她自己称这种创造是一种"文献文学",肇始于纪实文学的本体,但是与纪实文学的写作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一直都是报社的记者,但写作那种体制内的高大全的新闻并非她的志向所在。当她开始接触到纪实文学之后,她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记者的采访手记中有很多部分,囿于审查制度或者各种偏见的缘由,不得不被舍弃了。但是这些被舍弃的记录与发表出的新闻相比有着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历史学家舍弃的地方,恰恰成为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起点,因为正如她坚信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文学"。如果我们无法确认回忆的真实性,这样的材料何尝不是文学创作呢?它不具备历史意义,并不代表它不具备文学意义。回忆的变形,记忆的不准确,时间酝酿过程当中的下意识对回忆的加工,都是文学的雏形。在第一本书的整理和写作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曾经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故事就在大街小巷里,就在芸芸众生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这个人有半页纸,那人有两三页纸。让我们一起来写一本时间的书。每个人都大声说出自己的真相和噩梦的阴影。我需要听到这一切,与这一切融合,成为这一切,同时也不失去自己。我要把街谈巷议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而复杂性恰恰在于我们以今天的语言讲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