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杜马,这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
知识点三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背景:日俄战争的失败;"流血星期日"引发了全国民众的愤慨;各地城市罢工、罢课,动摇沙皇统治;"波将金"水兵起义;农民暴动。
2.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
3.评价
(1)进步性:改革促成了"斯托雷平奇迹"的经济大发展。
(2)局限性:使社会更加不公平,社会矛盾尖锐。
【概念阐释】 解放法令
又称"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由17个文件组成。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进行村社管理。
【易错提醒】
1.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农奴的要求,而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2.解放法令颁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并没有缓和阶级矛盾,农民感觉受骗,反抗比以前更多了。
3.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但是依据改革的原因、内容、作用分析,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图解历史】 农奴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