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时间:1949年

  成员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

  作用: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②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2.中苏建交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①建交时间:1949年

  ②缔约时间:1950年

  ③意义: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