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1.(教材第48页学习思考)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提示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解西方,中国现代化首先从思想上开始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林则徐等人的思想是中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是力图改革中国现状的探索。
二、维新变法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梁启超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1)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3)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1)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2)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严复 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 《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实践: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4.意义
(1)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