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 学案(1)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 学案(1)第2页

韶华一世,惟有读书

王 蒙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认真的阅读呢?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在急于求成的社会氛围中,已经出现了一批万事通、万事晓、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无推敲斟酌、绝无任何解析能力、更无创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了。这样的能人有的还一身戾气,出口成脏。他们的出现,对于中华民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气平"的传统,是一个灾难。

  更多的人以为只要有手机,就能知道哪个官员出了丑,哪个名人的家庭成员犯了事,还有哪样食品吃死了人。当然也知道了哪个明星的舞蹈成了世界第一,还有哪个孩子出版了他或她的第一本诗集。

  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还没有认真读过,只不过是看了一眼视听节目,觉得一般乃至乏味,便大大败坏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观感与胃口。

  而我觉得,读书使我充实,阅读使我开阔,阅读使我成长,阅读使我聪明而且坚强,阅读使我绝处逢生,阅读使我在困惑中保持快乐地前进。

  书与生活可以互证、可以互补、可以互见。就是说,通过读书,我看出生活是怎么回事;通过生活,我看出书是怎么回事。

  而通过读书,通过一个语言的符号,完成了你对这个世界一部分特色的掌握,这就是读书最大的快乐。你看到了一朵花,鲜艳、芬芳等词知道得越多,对这朵花的感情就越不一样,感悟也就越不一样。

  干脆说,离开了阅读,只有浏览与便捷舒适的扫描,以微博代替书籍,以段子代替文章,以传播技巧代替真才实学,以吹嘘表演代替讲解探讨,将会逐渐造成精神懒惰。使人们惯于平面地、肤浅地接受数量巨大、品质低下、包含了大量垃圾、赝品、毒素的所谓信息,丧失研读能力、切磋能力、求真求深的使命与勇气,以致连掂量追究的习惯也不见了,苦思冥想的能力与乐趣也没有了,连智力游戏的空间也龟缩到屏幕前的一角了。

  那么在今时今日,应该读什么类型的书呢?

  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援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也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博得哈哈大笑或击节赞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获得信息越是便捷、舒适、海量化,越要认真读书,读费脑筋的书。用脑筋读书,而绝对不只是随大流、随趣味,得意于精通八卦,夸夸其谈,最后变成聪明、万事通型的白痴。

  所以我要强调: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课内挖掘】

  少年时渴望做一个职业革命家,做一个献身者、救世者、冒险者、浪漫人。后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行,我曾经梦想学习建筑,去盖无数高楼大厦。学建筑未能成为事实,我乃投身写作,如醉如痴。五七、五八年"反右"运动中翻身落马,基本上失去了写作的可能,我当然很懊丧很痛苦,但是在农村这一新的环境中我仍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体验到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情调、方式与乐趣,也接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和锻炼,大大丰富了自己,使自己慢慢成长起来。如此这般,我的追求我的价值并非只有一条窄路,我较少有走投无路的感觉,我不可能完全被封杀,我既执着于学习进步,又不纠缠于当时做不到的事,不走死胡同,不灰心丧气,不无所作为,又不见异思迁。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坚定目标、执着追求、梦想与未来等话题。

  【写作范例】

示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