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6-755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3.流亡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公元756-757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授其左拾遗。不久,因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春望》《月夜》《北征》《悲陈陶》《悲青坂》等 4.西南漂泊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公元758-770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1.写作过程
《杜甫传》的写作始于1946年,历时三年。从青年时代,冯至就极为热爱杜甫,与"杜诗""发生了绝大的爱情"(1924年9月3日致杨晦信,收入《冯至全集》12卷第19页)。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2.写作目的
写《杜甫传》,冯至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他的目标是要使"这幅图像使人一望便知道是唐代的杜甫,可是被一个现代人用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给描出来"。
传记文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传主的人格魅力或功过得失。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功是功,过是过